文 / 劉正廷
澎湖四面環海,海洋是當地居民生計與觀光經濟的重要命脈。然而,海漂垃圾問題持續困擾著這片美麗的群島,堆積的垃圾已破壞自然景觀,亦威脅著脆弱的海洋生態與漁業資源。這一問題日益嚴峻,成為環保行動與政策落實間的重大挑戰。
多年來,澎湖地區的海洋清潔問題始終停留在「消化預算」與「例行淨灘活動」的層面,各種活動雖形式多樣,卻未能建立一套系統性與持續性的解決方案。尤其在颱風過後,垃圾大量堆積,清理進度緩慢,甚至成為輿論爭論的焦點。當垃圾問題指向對岸時,情緒性的批判取代實質的行動;當地政府在政策設計與資源整合上的不足,則進一步惡化了現狀。
其以源頭管控、常態清潔與資源化處理為核心策略,不僅落實垃圾清運,更通過激勵措施鼓勵居民參與,形成官方與民間協力的有效機制。此成功經驗顯示,唯有建立完整的垃圾治理機制,才能徹底應對海漂垃圾問題。澎湖應汲取經驗,加快步伐,尋求實質突破。
建議:從制度到行動,打造海洋清潔新模式
要解決海漂垃圾危機,澎湖應採取系統性行動,從治理結構到全民參與,全面提升環保能力:
1.成立專責的海洋清潔隊伍
設立「海洋清潔大隊」,整合環保局與海巡署的資源。
各鄉成立分隊,定期巡查與清理海岸及海上垃圾。
結合專業清潔人員與志工,共同維護海岸環境。
配備垃圾壓縮機及清潔船隻,提升日常與颱風後清理效率。
2.實施精細化的清潔管理機制
依循「定期清、立即清、緊急清」原則,規劃清潔計劃。
每月制定分區巡檢計劃,確保海岸線的清潔。
面對突發垃圾堆積,快速啟動專項清理行動。
颱風過後成立應急小組,避免垃圾堆積導致污染擴散。
建立垃圾漂流路徑的數據分析系統。
試點設置高風險海域的海漂垃圾攔截網。
借鑑垃圾壓縮與無害化處理技術,提升清理效率。
3.推動全民參與,強化社區意識
推行社區競賽與獎勵計劃,例如「最佳淨灘村落」和「清潔達人」評選。
結合學校教育,設立環保課程,培養年輕一代的環保意識。
透過社交媒體與新聞平台宣傳淨灘成果,擴大環保行動的影響力。
行動勝於空談,讓改變從澎湖開始
面對日益嚴峻的海洋垃圾危機,僅有口號式的倡議遠遠不夠。澎湖應率先採取具體而持續的行動,從系統到社會全方位發力,建立起一套高效、科學的治理模式。當海岸線再次恢復潔淨,這不僅是澎湖的勝利,更是全台灣環保治理向前邁進的重要一步。澎湖不僅要捍衛自己的海洋環境,更能藉由成功的環保治理樹立全台的典範。當潔淨的海岸再次展現在世人面前,這將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成果與驕傲。